金发欧美一区在线观看,日韩欧美**字幕,日韩专区在线播放,国产性色αv视频免费

修文演武雙能手 護國倒袁第一人 --蔡鍔將軍誕辰140周年之際深切緬懷這位從巍巍雪峰走出的一代名將
2022-01-10 08:42:08          來源:法制周報 | 編輯:周玉意 | 作者:周后運         

修文演武雙能手   護國倒袁第一人

--蔡鍔將軍誕辰140周年之際深切緬懷這位從巍巍雪峰走出的一代名將

     周后運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雪峰山在湖南西部資、沅二水間,古稱梅山,民國時期才以雪峰山之名取代梅山。對于湖南而言,雪峰山的意義非同尋常。它不僅是劃分湖南人口密度對比的一條 “胡線”,也是湖南自然與人文分野的一座重要界山。它還是湖湘文化最強勁的一個源頭,如果說湖南人改寫了中國近代現(xiàn)代史,那么其背后的文化淵源,也能在雪峰山尋見端倪。雪峰山腹地孕育了名將蔡鍔(1882年12月18日-1916年11月8日),他出生于湖南省邵陽市洞口縣水東鄉(xiāng)楊灣村大壩上,他是中國近代歷史上偉大的愛國者,著名政治家、軍事家、民主革命家,民國初年的杰出軍事領(lǐng)袖。

蔡鍔將軍一生短暫而傳奇。他叱咤風云的革命經(jīng)歷,特別是辛亥革命期間,領(lǐng)導新軍起義,宣布云南獨立;袁世凱稱帝后,他舍棄高官厚祿,領(lǐng)導護國軍起義,武裝討伐袁世凱,維護共和國政體,影響了中國的命運,奠定了他在中國近代史上的特殊地位。

蔡鍔被譽為“中國士官三杰之一”、“護國軍神”,作為湖湘兒女的蔡鍔,憂國憂民,敢問天地試鋒芒,竭其一生來詮釋湖湘精神、衡岳正氣,把心憂天下、敢為人先、精忠報國、拼死為民的湖湘文化貫穿始終。

一、師從卓如一兒,發(fā)憤圖強做棟梁

蔡鍔原名蔡艮寅,字松坡,聰明穎悟,才氣過人,志向遠大。12歲在寶慶府參加院試,名列榜上第一名,被譽為“神童”,轟動鄉(xiāng)鄰,倍受贊賞。爾后在湖南督學徐仁鑄推薦下,他從家鄉(xiāng)步行700余里到長沙,投考梁啟超(字卓如)在湖南創(chuàng)辦的時務學堂,以第三名的優(yōu)異成績被錄為頭班學生,因年齡最小獲“白帽輕衫最少年”之稱,深受梁啟超賞識和影響。

戊戌變法失敗后,在梁啟超老師的指引下,蔡鍔毅然走出國門,趕赴日本開啟艱難求學救國路。因年紀尚輕,大家極力勸說蔡鍔能留在日本,但他毅然決定中斷學業(yè),追隨唐才常、林圭等師友回國參加反清的自立軍起義。起義失敗后,他將自己的名字“艮寅”改為單字“鍔”,取“砥礪鋒鍔,重新做起”之意,激勵自己磨礪刀鋒,從頭再來。他決心投筆從戎,矢志踐行軍國民教育和軍事救國之宏愿。1900年,18歲入讀日本陸軍士官學校,曾參加組織留學生的“拒俄義勇隊”,在陸軍士官學校第三期畢業(yè),被譽為“中國士官三杰”之一。

二、心向共和成儒將,千難萬擋他去闖

“中國士官三杰之一”蔡鍔,學成歸國,面對災難深重的故土,蔡鍔立志要訓練出一支強大的護國軍,保家衛(wèi)國。于是先后在江西、湖南、廣西、云南等地從事軍事教育,嚴格訓練。

1902年,蔡鍔在《新民叢報》發(fā)表《軍國民篇》,倡導實行“軍國民主義”,對國民進行軍事訓練。

1909年春天,蔡鍔應云貴總督李經(jīng)羲邀請前往云南擔任軍職,他治軍嚴明,以身作則,治理云南時期他讓參謀部匯考中外律例,制頒了《簡明軍律》四十七條;并開始潛心研究兵法,他很推崇同是湘籍的前輩曾國藩和胡林翼的“治兵之道,以擇將為先”的思路。他還親自編寫了《曾胡治兵語錄》作為教材。

1911年10月10日,武昌起義爆發(fā)。消息傳到昆明,云南革命黨人躍躍欲動,他們尋求時機聲援武昌起義。10月16日至28日,唐繼堯、李根源等革命黨人連續(xù)召開會議,五個管帶聚會商量,決定以武力推翻清王朝在云南的腐朽統(tǒng)治。1911年10月30日晚八點,起義計劃不小心泄露,蔡鍔當機立斷決定改變計劃即刻進攻,他帶領(lǐng)革命軍三聲高呼“革命軍萬歲”,攻占了總督府,推翻了清政府在云南的統(tǒng)治。起義成功,他被推舉為云南都督,推行改革措施,重振百業(yè),受到全省軍民的擁戴。

蔡鍔被調(diào)離云南,在北京任職期間,日理萬機,處理了許多棘手問題。1915年下半年,為反對袁世凱帝制自為,蔡鍔為護國戰(zhàn)爭的策劃、聯(lián)絡、發(fā)動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,發(fā)揮了極為獨特而又至關(guān)重要的作用。護國戰(zhàn)爭爆發(fā)后震驚神州大地,蔡鍔又從軍事上、政治上、外交上為奪取護國戰(zhàn)爭的全面勝利做出了積極而重要的貢獻。他與老師梁啟超,一武一文,相互配合,在挽救國家前途命運的路上攜手前行。

蔡鍔所率護國軍第一軍只有八千人馬,且作戰(zhàn)形勢遠比項羽當年還要嚴峻。自1916年1月27出征,與袁世凱的十萬北洋軍精銳“鏖戰(zhàn)經(jīng)月,日眠食于風雨之中,出入乎生死之外,衣不蔽體,食無宿糧。槍支破損,未能克日修理,衣服襤褸,未能及時換給,彈藥未能悉加補充,而餉項已罄,乞靈無效?!本褪窃谶@種險惡條件下,竟先后重創(chuàng)馮玉祥,擊潰伍祥禎,打垮張敬堯。

在蔡鍔等率軍強力打擊下,全國革命形式一片大好,各省先后宣布獨立,袁世凱內(nèi)部也分崩離析,6月6日,袁世凱在恐懼和怨恨中死去,護國戰(zhàn)爭勝利結(jié)束。蔡鍔領(lǐng)導護國軍在川、黔、湘不畏艱難、英勇奮戰(zhàn),為奪取護國戰(zhàn)爭的全面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

蔡鍔是護國戰(zhàn)爭中的大功臣,挫敗了袁世凱復辟帝制的圖謀,粉碎了袁世凱的洪憲皇帝美夢,中興民國,再造共和,既為國民爭得了人格,更使民主共和觀念從此深入人心。但他卻以犧牲自己身體的代價來換得國家光明前途。西南潮濕的氣候、長期的營養(yǎng)缺乏以及戰(zhàn)事的消耗讓他的喉疾越來越嚴重,遠赴日本醫(yī)治無效, 1916年11月8日,蔡鍔在日本福岡醫(yī)院病逝,年僅34歲。

三、廉潔奉公受傳唱,敢教日月百丈量

蔡鍔一生克己奉公,清正廉潔;自1904年8月?lián)螐V西新軍總參謀開始,至1910年,長達6年,身兼數(shù)職,為訓練新軍殫精竭慮,煞費苦心,最終卻只有積蓄300元,全部交給母親回鄉(xiāng)日用。

1911年9月推舉為云南都督,為節(jié)省開支,先后兩次帶頭裁減薪金。第一次是1912年1月,把薪金由原來的每月600元減為120元,同年6月,再次頒布減薪令,這次減薪后,他的薪金只有原來的十分之一,與一個營長的薪金相等。蔡鍔的弟弟蔡鐘去云南看望多年不見的大哥,尋思著通過大哥謀個一官半職,跳出“農(nóng)門”。蔡鍔他鄉(xiāng)見親人,心里非常高興,招待弟弟在都督府住下。過了幾天,弟弟鼓起勇氣向他透露了想叫哥哥幫忙安排在云南工作的打算。蔡鍔認真勸說弟弟:“你想在云南做事,人生地不熟,要靠你自己的確不容易。我身為都督,不可以帶頭安排親朋,否則別人不但會有看法,還會跟著做,這樣影響不好,對你我也不好。再者母親年紀大了,她老人家養(yǎng)育我們不容易,家里也需要有人照顧。家鄉(xiāng)更需要你們,在家鄉(xiāng)熟門熟路,有用武之地,更能安居樂業(yè),何樂而不為?”

任云南都督期間,蔡鍔還作出若干抑貪倡廉的具體規(guī)定,并嚴加推行,如規(guī)定公務人員不得參與公款吃喝,非休息日不得私費設宴請客,規(guī)定“一席之費,不過五元,懸為禁例,違者有罰”等制度。護國軍興,袁世凱惱羞成怒,責令湖南都督湯薌茗查抄蔡鍔家產(chǎn),湯令邵陽縣長陳繼良查抄邵陽蔡鍔老家,不料不查不知道,一查嚇一跳:將軍為官多年,老家仍然寒素貧微,不僅“實無財產(chǎn)可查封”,且“尚欠債三四千金”。蔡鍔曾經(jīng)諄諄告誡朱德: “古今名將用兵莫不以安民愛民為本?!睘榇?,蔡鍔還頒發(fā)的五條訓令:“守紀律、愛百姓、戒貪幸、勤操練、敦友愛?!?/p>


蔡鍔領(lǐng)導下的云南軍政府在政權(quán)內(nèi)部進行了一些改革,體恤軍民,提倡節(jié)儉,這些迥別于舊軍閥的新風尚,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朱德。朱德在文章中回憶說:“蔡松坡是很節(jié)儉的,所以一般軍官也節(jié)省,營長以上的軍官一律是60元,整個云南的軍官都是這樣?!趟善赂闪藘赡?,很好。主要的就是能夠搞出一個廉潔的政府來,軍隊真正看做是國家的軍隊。”抗戰(zhàn)期間,詩人續(xù)范亭寫詩稱贊朱德:“時人未識將軍面,樸素渾如田舍翁?!敝斓律砩线@種一以貫之的節(jié)儉品格,與“為官清廉,每月只領(lǐng)60元薪俸”的蔡鍔可謂一脈相承。

蔡鍔任云南軍政府都督,本可以集軍政大權(quán)于一身,卻不顧個人名利,決意自解兵權(quán),掛甲從政,帶頭不擁兵自重,以確保中央政令暢通,維護中央最高權(quán)威;蔡鍔在那個動蕩的亂世中,不迷戀高官厚祿,只為了四萬萬人爭人格, 毅然護國討袁。

蔡鍔率領(lǐng)的護國第一軍“出征以來,未濫招一兵,未濫收一錢。師行所至,所部士兵未擅取民間一草一木”,這種正義之師、文明之師的良好形象,也深深地烙印在青年朱德的腦海里。在朱德后來的革命生涯中,他所率領(lǐng)的中國工農(nóng)紅軍,以“三大紀律八項注意”馳名中外,朱德這種從骨子里自然洋溢出來的治軍風格,或多或少從蔡鍔將軍的人格風范里汲取了精神養(yǎng)分。

蔡鍔去世多年后,他的老師梁啟超還在演講中沉痛呼喚:不死的蔡公??!請把你的精神變作百千萬億化身,永遠駐在我們青年心坎里頭。

四、德厚流光是松坡,國共兩黨敬楷模

1904年冬蔡鍔回國后在江西、湖南、廣西軍事學院任教,培養(yǎng)軍事人才。先后擔任江西續(xù)備左隨營學堂監(jiān)督;湖南新軍教練處幫辦;廣西新軍總參謀兼練軍總辦。創(chuàng)辦廣西陸軍小學堂,培養(yǎng)了后來成為國民黨將領(lǐng)的李宗仁、白祟禧、黃紹閎、李品仙等眾人。

李宗仁曾在回憶錄中對蔡鍔有過傳神的描述:“蔡鍔將軍有時來校視察,我們對他敬若神明。他那時不過30歲左右(實際還只有25歲),可稱文武雙全。他騎馬時,不一定從馬的側(cè)面攀鞍而上,而是喜歡用皮鞭向馬身一揚,當馬跑出數(shù)十步時,他才從馬身后飛步追上,兩腳在地上一蹬,兩手向前按著馬臀,一縱而上。這匹昂首大馬,看起來已夠威風,而他縱身而上的輕松矯健,尤是驚人。我們當時仰看馬上的蔡將軍,真有人中呂布,馬中赤兔之感?!睆睦钭谌蔬@段傳奇般的描寫當中,看得出蔡鍔的武功非比尋常,其飛步追趕奔馬的速度與縱身上馬的功力,似比奧運會短跑冠軍和跳高冠軍有過之而無不及。而從他練成這身絕世武功的時間上看,應當就在他讀軍校的短短三四年間。而在這么短的時間內(nèi)練就如此武功,若無神助,則決非具有吃苦耐勞、堅韌不拔意志之人所能達到。

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之一,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朱德、劉伯承也與蔡鍔情誼深厚。1911年,朱德在云南講武堂初次見到蔡鍔的印象是“典型的知識分子——體弱面白”。1916年1月,蔡鍔和朱德率滇軍由貴州入川,當行至瀘州城外的雪山關(guān)時,兩人駐馬題聯(lián)。蔡鍔題上聯(lián),朱德題下聯(lián),留下了著名的雪山關(guān)聯(lián):

是南來第一雄關(guān),只有天在上頭,許壯士生還,將軍夜渡;作西蜀千年屏障,會當秋登絕頂,看滇池月小,黔嶺云低。

已經(jīng)病入膏肓,“看上去像一個幽靈”的蔡鍔,對大敵壓境、困難重重的“護國戰(zhàn)爭”仍表現(xiàn)出強烈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。這無疑深深影響了朱德后來的革命道路,在后來的紅軍隊伍里,不管革命遭遇怎樣的挫折和困難,“朱老總”總是談笑風生、從未氣餒。

1916年春,蔡鍔的護國軍出兵四川討袁,在川南與袁世凱的北洋軍展開了決戰(zhàn)。劉伯承和王伯常決定率領(lǐng)四川護國軍第四支隊北渡長江,攻取豐都以阻袁世凱援兵進入川南,支持護國軍作戰(zhàn)。因為劉伯承率部支持護國軍,舊川軍系統(tǒng)非常痛恨劉伯承,打算除之而后快。他們指使璧山縣的反動分子逮捕了劉伯承,準備殺害,劉伯承命懸一線。蔡鍔得知后,急電璧山縣政府保護劉伯承的安全,脫險后的劉伯承,亦不懼艱險,一如既往地在尋找著他的救國之路,終成新中國開國元帥。

蔡鍔與朱德,這兩位中國革命史上功勛卓著的軍事家,人生交集雖然僅有短暫的6年時光,但蔡鍔對朱德的影響,卻在政治、軍事、人格等諸多方面打下了深深的烙印。蔡鍔對朱德革命道路的影響,有著深刻而悠遠的意義??谷諔?zhàn)爭時期,朱德在一次講課時曾說過這樣一段話:“我一生中有兩個老師,一個是蔡鍔,一個是毛澤東。參加共產(chǎn)黨以前,我的老師是蔡鍔,他是我黑暗時代的指路明燈;參加共產(chǎn)黨以后,我的老師是毛澤東,他是我現(xiàn)在的指路明燈?!敝斓聦蠋煵体姷目傮w評價是“思想敏銳、知識豐富、見解精辟、堅韌和無私”。

孫中山、毛澤東、蔣介石,他們很明顯的共同之處就在于對蔡鍔的認可。蔡鍔在云南舉起護國大旗,孫中山號召革命黨群起響應。蔡鍔領(lǐng)導護國運動,孫中山派李烈鈞等革命黨人到云南,和蔡鍔一起共同領(lǐng)導護國軍。

蔡鍔輯錄的《曾胡治兵語錄》被譽為“現(xiàn)代《孫子兵法》”,該書被列為中國十大兵書之一,曾深刻影響了國共兩黨的軍政高層,作為當時重要的軍事教材和讀物,對現(xiàn)代建軍治軍仍然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。蔡鍔病逝一年后,該書由上海振武書局公開出版,蔣介石看到后如獲至寶,將它作為黃埔軍校必學教材。

1938年12月25日,為紀念云南護國軍起義23周年,朱德在八路軍干部會議上作了《回憶云南起義》的報告,高度評價蔡鍔的軍事思想:“他(蔡鍔)主張將來與外國侵略者作戰(zhàn)時,應當用運動戰(zhàn)、游擊戰(zhàn),應當誘敵深入而消滅之。這種偉大的戰(zhàn)略的先見,在今天特別值得指出。”1943年,八路軍軍政雜志社也重印出版,毛澤東也曾認真讀過,曾經(jīng)也從蔡鍔編輯的《曾胡治兵語錄》中吸取愛民、愛兵、重視思想政治工作(精神教育)的精華,毛澤東點贊他為“邦之模范”。

蔡鍔英年早逝,朱德禁不住失聲痛哭,悲哀之際,寫了一副挽聯(lián):“勛業(yè)震寰區(qū),痛者番向滄海招魂,滿地魑魅跡蹤,收拾河山誰與問;精靈隨日月,倘此去查幽冥宋案,全民心情盼釋,分清功罪太難言”。 如此沉痛的筆調(diào),可見蔡鍔在朱德心目中地位之尊崇。蔡鍔將軍國葬岳麓山,孫中山親書挽聯(lián):“平生慷慨班都護,萬里間關(guān)馬伏波。”

1951年,中央人民政府追認蔡鍔為革命烈士,毛澤東主席親筆簽發(fā)“烈士證”。

五、情系湖南之家鄉(xiāng),湖湘兒女意氣揚

蔡鍔的父親蔡正陵,祖籍原湖南省邵陽縣親睦鄉(xiāng)蔣家沖,為了生計漂泊到洞口縣山門鎮(zhèn)。1882年12月18日,蔡鍔出生于武岡州山門鎮(zhèn)(今邵陽市洞口縣山門鎮(zhèn))水東鄉(xiāng)楊灣村大壩上。年幼時受當?shù)匦悴艅⑤x閣資助啟蒙,12歲的蔡鍔在寶慶府參加院試,名列榜首,中秀才,被邵陽維新派人士樊錐收為學生。13歲的蔡鍔參加府試,主持府試的正是巡考至寶慶的湖南學政江標。江標欣賞其才華,蔡鍔得以補廩貢生。江標并讓他和其他兩位學子一起進官署,與其交談,勉勵他向另一位邵陽士人前輩魏源學習。1897年9月,在湖南督學徐仁鑄推薦下,投考湖南長沙的時務學堂,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轉(zhuǎn)折,家鄉(xiāng)人的幫助,讓他對這片土地充滿了感恩之情,這也是他廉潔純樸的桑梓情結(jié)的一個根源所在。

蔡鍔回國后,立即回到養(yǎng)育他的故土看望久別的父母,愛國愛鄉(xiāng)的他,時刻惦念著生他養(yǎng)他的“山門”。蔡鍔在家鄉(xiāng)遵循傳統(tǒng)婚俗簡樸完婚后,立即趕赴上海參加章士釗等人組織的愛國協(xié)會,輾轉(zhuǎn)在江西、湖南、廣西為創(chuàng)辦軍事學校培養(yǎng)人才,為國為民作貢獻。從這個時候開始,他的愛國愛鄉(xiāng)情懷成長壯大,并逐漸影響了一大批湖湘子弟。隨后任云南軍都督府都督,面對親友謀求官職,他直接拒絕:“我身為都督,不可以帶頭安排親朋?!钡挚蜌獾刈再M接待和禮送親友返鄉(xiāng)。

蔡鍔治病期間他常與隨從侍衛(wèi)聊起家鄉(xiāng)巍峨的雪峰山,聊起山門王家橋墟集的熱鬧,念念不忘生養(yǎng)他的地方。赴日治病前,蔡鍔將軍將貼身侍衛(wèi)解甲歸田,臨別囑咐道:“我此次東渡日本醫(yī)病,如回不了祖國,你將我的書信手跡交給我的原配夫人劉俠貞或家鄉(xiāng)親人,說我永遠惦念他們?!闭f完后泣不成聲。蔡鍔將軍途經(jīng)上海時,對夫人潘蕙英說:“我已全身辭職引退,等我治好病,也不會向國家和政府提任何要求,我們就回到老家去住。做點力所能及的事,看看書,寫點文章,到黃泥江游泳,或網(wǎng)魚,或到雪峰山采擷蕨菜、蘆蒿,在黃泥江畔建所學校,為家鄉(xiāng)培養(yǎng)人才,其樂無窮也?!?在日本治療期間,他偕夫人潘蕙英來到大森海岸。他跟夫人追思陳天華:第二次來日本留學的一個周末,他與黃興、陳天華等湘籍同學來海灣度周末,異國相逢,倍感親切。當年與鄉(xiāng)梓們在此游玩、共訴理想的情景,猶現(xiàn)眼前,可斯人已故,蔡鍔無比悲痛。

民國時期以省為單位開展的鄉(xiāng)賢評選活動中,蔡鍔在1935年8月30日湖南省政府公布湖南歷代鄉(xiāng)賢30人名單之列(民國僅黃興、宋教仁、蔡鍔三人入選)。蔡鍔是“民國共和三杰”之一,也是民國時期湖南當之無愧的三位大鄉(xiāng)賢之一。飽含桑梓之情的蔡鍔將軍,再也沒能回到眷念的家鄉(xiāng)。

1917年4月12日,蔡鍔魂歸故里,國家在長沙岳麓山為他舉行國葬,他成為民國歷史上“國葬第一人”。他忠于祖國、忠于人民、忠于親情、忠于真理和正義的人格品質(zhì),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湖湘兒女。

今年是雪峰山走出的一代“軍神”--蔡鍔將軍誕辰140周年, 也是蔡鍔離開我們106周年;蔡鍔是湖湘文化培育的一大英雄豪杰,是一位最具湖南人精神品格和性格特質(zhì)的近世偉人,堪稱“近代湖湘精神”的縮影和典范。在國家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、高質(zhì)量發(fā)展的新時代,從蔡鍔身上汲取其順應時代潮流、與時俱進、志存高遠、嚴如律己的思想養(yǎng)料和精神能量,對蔡鍔湖湘精神特質(zhì)加以梳理總結(jié),在“近代湖湘精神”之上,以“變動包容、開拓創(chuàng)新”賦予“當代湖湘精神”新內(nèi)涵,應是對蔡鍔將軍最好的緬懷和紀念。

春節(jié)將至, 在全國上下“心系返鄉(xiāng)者 溫暖回家路”的今天,適逢蔡鍔將軍誕辰140周年之際, 我們深切緬懷這位從巍巍雪峰走出的一代名將, 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,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,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,當代中華兒女敢于擔當,砥礪奮進,以優(yōu)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召開,一定能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。


?

作者簡介

周后運 1971年出生于湖南洞口人,現(xiàn)旅居廣東惠州,為中國現(xiàn)代史學會、中華詩詞學會、廣東省作家協(xié)會、湖南詩詞協(xié)會會員,蔡鍔研究專家;發(fā)表作品400余萬字,出版《儒將蔡鍔 》《護國將軍蔡鍔 》等文學作品八部;獲十七屆“中華優(yōu)秀文藝工作者”等稱號,當選為奧運會火炬手。

責編:周玉意

來源:法制周報

關(guān)于我們-商務合作-法律聲明-聯(lián)系我們
廣告熱線:0731-84802118 湖南法治報官網(wǎng)ICP備案號:湘ICP備19000193號-3 版權(quán)所有:湖南金鷹報刊社有限責任公司《湖南法治報》 未經(jīng)授權(quán)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